用父母的爱提升孩子的情商

2014年12月04日 婴儿 1 次吐槽 3596次浏览
博客主机

说起情商,几乎每个父母都知道。因为这个词总是出现在“成功学”当中,被鼓吹得地位极高。可是,提起积极情绪,似乎一下子就逊色很多。

积极情绪是啥?它是情商的一个重要部分,亦是对孩子至关重要的一个课题。因为,我们的孩子就是情绪的动物。他们敏锐细腻的神经,无时不刻不在吸收来自外界的营养或者毒。早期帮助孩子养成积极情绪,孩子未来情商就会更高,当然也更优秀。

焦虑的父母养出焦虑的孩子,暴躁的父母养出暴躁的孩子,从容的父母养出沉稳的孩子。

今天的文章,我根据年龄划分,仔细讲讲不同年龄段,孩子积极情绪养成的要点。

开篇要说一个大原则,面对孩子情绪时,父母们务必要记住,即:

情绪和行为是一枚银币的两个面,两者相互依附。要改正孩子的行为,就需挖掘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只有理解了孩子的情绪,才能更多地了解孩子的行为。

所以,当你看到孩子行为失控、所犯错误你无法忍受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对自己说:我不是想要培育高情商的孩子吗,现在机会来了。

切忌自己也一起失控发火。如果你大声凶孩子,那么孩子就学会了用大嗓门解决问题;如果你采用暴力,那么孩子就能学会用拳头解决问题;如果你持续指责孩子,那么孩子就学会了斤斤计较指责他人。

如何度过想要发火的第一关呢?无外乎五个字——无条件接纳。我曾写过一篇无条件接纳的文章。所谓“无条件接纳”,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二是接纳孩子的情绪,三是接纳孩子有个体差异。追根究底,之所以父母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反应如此激烈,在于他们并未做到无条件接纳自己的孩子。

接纳孩子当下的情绪,即理解孩子的受挫情绪。可以说,孩子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受挫的过程,可是孩子却凭借初生者的无畏,一点点克服,并从中汲取养料,慢慢长大。自然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负面情绪。而父母,作为孩子身边的“重要他人”,自然会直接感受到孩子的负面情绪,并成为孩子宣泄的出口和对象。

这的确很有挑战。你做好准备了吗?

0-1岁,接受并积极回应孩子的情绪,哪怕是负性情绪,紧接着转移孩子注意力

对于1岁以内小宝宝的哭闹发脾气,新手父母们常会不知所措,这是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还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哭闹就成了他们获取父母关注的常用方式,这就需要父母耐心关注孩子的需求了。

我家小孩6个月了,从小就不爱喝配方奶,最近胃口越来越大,母乳明显不够,孩子饿得很快,老想找我抱,抱着他就想扑我怀里吃奶,没有就会发脾气,边吸边使劲咬我。我的两边乳头都被他咬破了。我也想过给他喝配方奶,可是孩子死活不吃。我应该怎么办?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下手没个轻重。正如这个想吃奶的小宝贝一样,他并不知道自己弄疼了妈妈,只是急切地想要填饱肚子而已。父母可多挑选几种奶粉,尝试让宝宝喝一下,观察孩子的反应。有的孩子很抵触用奶瓶喝奶,父母可尝试用小勺喂喂看。另外,宝宝6个月大后,母乳就不能全面满足孩子成长所需了,父母可以考虑逐步给孩子添加辅食。

我的孩子马上就满八个月了。这几天,她的情绪反应特别强烈,不高兴和不顺她意的时候就会大喊大叫,甚至会马上掉眼泪孩子还特别黏我,总想要我抱。孩子哭闹时我是不是要无条件满足她呢?我是孩子的主要看护人,前一个月是姥姥姥爷帮忙看护,现在来到爷爷奶奶家两天了,突然的情绪变化是否是这个原因呢?我应该怎么办呢?觉得乖小孩突然变恶魔了呢,呵呵。希望得到您的指点,谢谢!

环境变化会对孩子的情绪产生很大影响。宝宝跟大人一样,同样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环境、新面孔,不妨给孩子一段适应的时间。尽量保持宝宝生活环境的单一,不要总是更换住所和看护人,以免不利于宝宝安全感的建立。如果宝宝发脾气、闹情绪,妈妈需要理解,还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缓解宝宝的坏情绪。

要知道,孩子哭闹都是有原因的。对于1岁以内的小宝宝,父母首先需要排除孩子是否是身体不适所致,其次就是关注孩子是否需要吃喝拉撒睡,最后一点,需要关注的是孩子是否需要人陪伴了。别以为孩子小,啥都不懂。从4个月起,他们就进入情绪敏感期了。你的每次回应,他心里都懂得。你的每个怀抱、抚触、亲吻,孩子都能接受到信号,并转化为一个内在语言:我是被爱的,这个世界是可信的。

所以,多抱抱孩子、有皮肤上的接触,多用动作、声音回应他,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你能明白他的感受,你一直会陪伴他,孩子的情绪就会慢慢平复。

1-4岁,理解并引导孩子合理宣泄情绪

孩子的心理发展是螺旋上升的,即孩子的心理发展通常遵循“稳定——不稳定”交替发展的过程。因此,父母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孩子。正如父母们常说的那样,孩子以前还挺乖的,现在又变得无理取闹起来。这样因为,1-4岁的孩子,随着自我意识的萌发与发展,变得越来越固执、不讲道理。请先不要责怪孩子,不妨换个角度来看——这说明孩子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下面这位妈妈就遇到了相似的难题。

我的孩子三岁了,最近老是闹情绪,脾气很急躁。比如,零食袋子打不开,她就会很大声地哭闹,甚至扔掉零食,十分生气的样子。我该怎么疏导孩子呢?她已经能明白大人的话了,我也经常跟她讲道理,可收效甚微。

在大人看来,孩子的一些行为十分任性、胡闹甚至不可理喻,这是因为,我们并不了解孩子的行为。

孩子的心理活动是有一定秩序的。这是他们通过建构一种秩序去确立自我的必然通道。如若事情超出他们所认定的秩序,就容易失控,显得执拗,人们称之为执拗敏感期。一般来说,孩子两岁左右时就会表现的很明显,到3-4岁则会集中爆发。具体表现就是,孩子要求凡事听他的,一切都要他说了算。如果父母拒绝或没有按照他的要求做,他就会变得非常烦躁、哭闹不止。

要想与这个时期的孩子和平相处,应首先明白,这是由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所致——孩子开始有了自我的概念,并逐渐体验到自我的力量。他们发现自己并不像小时候那么“无能”,而且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可现实中,他们又处处受挫,而且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用恰当的语言或方式),有了情绪便只会哭闹了。

这时,大人如果单纯地用喝斥、恐吓、威胁等方式来处理,往往无法让孩子停止哭闹。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父母应慎用较劲的方式与他们相处。要知道,孩子并非故意与父母过不去,他更多地是在跟自个儿、跟挫折感较劲儿。所以,他们要的也不是批评,而是理解和帮助。

一般来说,孩子的执拗是无法完全去除的,只能尽量缓解。父母应该理解孩子的感受,在保证孩子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接受孩子通过哭闹、发脾气适度发泄内心的苦闷、焦虑与不安。平日不可对孩子太过严格,更不可强制命令孩子“不准干什么”和“必须干什么”。要多给他们选择的机会,该孩子自己做的事,交给孩子自己。而当他们失控了,接纳并提供一定外力支持,引导他们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比如上面那个3岁的孩子打不开零食就哭的问题,父母不妨跟他说:“妈妈知道了,你因为打不开零食袋有点着急,不高兴了。”大人将孩子的情绪表达了出来,表明家长认可了他的情绪,这给了他很大的安慰,无形中孩子的情绪也稳定了下来。情绪稳定后,家长就可以试着和宝宝一起解决问题了——可教给他开袋子的技巧,也可以告诉他向家人求助等。问题解决了,孩子的情绪自然就好了。

另外,两三岁的孩子对道理似懂非懂,与其跟他大讲道理,不如教给孩子一些小的儿歌性质的TIPS,如“不要急慢慢来”“耐心等待”“需要帮助我说‘请’”等。当然,家长本身若能控制自己不乱发脾气,对孩子也能起到很好的榜样教育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父母潜意识里会认为顺从孩子,自己的权威就会受到挑战,这个想法是不恰当的。要知道,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父母偶尔做出合理的让步,既是给予孩子尊重,也是教会他们尊重别人。给孩子多一分理解,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4-6岁,引导孩子合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研究表明:6岁以前的情感经验对个体的一生都有重大的影响。孩子如果无法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将会变得易激惹、悲观、具破坏性,甚至对自己不满意。4-6岁的孩子正面临情绪发展的重要阶段。父母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孩子的情绪成长,即帮助孩子识别、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学会理解他人,即帮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在合适的地点、时间恰当表达合适的情绪。因此,4-6岁是孩子学习情绪管理的重要时期。

我的儿子4岁多了,很活泼,但发起脾气来却没那么好说话了,还总爱说‘我不和你玩了’‘我要打你哦!’之类的不友好的话。在跟小朋友一起玩时有时会比较霸道,会抢小朋友的玩具,不如意还会推打小朋友。不知道有什么有效的方法能引导他。

我的女儿刚满5岁,非常害羞,不爱叫人,让叫叔叔阿姨也不说话,就是腼腆地一笑,我觉得她不是很自信,带她参加过很多活动,每年也带她出去旅游,实在搞不清楚为什么这样?是不是我对他有时太严厉了?怎么才能让他克服害羞和有自信?麻烦了。

4-6岁的孩子大都进入了幼儿园,成为了社会群体中的一员,这个时期的他们进入了人际交往的敏感期——渴望与同伴交往,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与同伴相处愉快。上面两个案例就是两个看起来相反的案例,但是实际上,都是孩子未学会社会化的技巧,与小朋友交往中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不良情绪导致。

人际技能不是与生俱有的,需要不断培养、锻炼。父母要多创造自然而然的条件,引导孩子与人交往:日常交往中,教给孩子一些常用的人际交往策略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等;避开外人,与孩子沟通他的错误行为(过于严厉,不给孩子留颜面,或者让孩子感到压力过大,效果都不会理想),给予客观提醒;多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展示给孩子看,和谐自然的人际交往是怎样的。同时,教育孩子学会聆听别人谈话、欣赏别人优点、对待生活中得失等。这不但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还会有助于提高孩子处理人际关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无条件关注孩子的情绪”并不代表溺爱、纵容孩子。对于4-6岁孩子的不恰当行为,父母要温和而坚定地让孩子知道父母的态度,让孩子知难而退。这样,他以后就不会以哭闹、乱发脾气为手段,胁迫父母让步。发脾气可以,但要合理、恰当。

有必要提醒的是:随着孩子学会了调节自己的情绪,有时为了逃避责罚,他们会使用一定的策略来掩饰自己的情绪。如,在做了大人禁止做的事情后,孩子会下意识地撒谎。这时,成人不必发怒,要先检查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和禁令是否合理。若事先申明过要惩罚的,就一定要执行。当然,惩罚不是目的,父母更要细微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鼓励孩子说出内心真正的想法,然后告诉孩子正确的情绪应对方法,这样孩子的应对策略才会更加有效。

1 条留言  访客:0 条  博主:0 条

  1. 同福客栈的祝无双已经忘记了葵花点穴手的正确使用方式了···

博客主机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