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不是冷漠和忽视孩子的感受

2016年09月18日 儿童 11 次吐槽 3351次浏览
博客主机

周末拥挤的人行道上,前面有一家人,父母带着孩子,走走停停,穿插躲避着人群,忽然一不小心,大概3岁左右的小男孩跌了一跤,孩子觉得膝盖痛,“哇”地大哭了起来,引得路人纷纷侧目。爸爸一把拉他起来,左看右看,也不见受伤,觉得他是撒娇了,周围人的目光让父母觉得非常难堪。妈妈急忙说:“没事,没事,你看你也没伤着,哭什么呢?叔叔阿姨看着笑话呢,要像个男子汉,不哭,这样才是勇敢的孩子。”孩子眨巴着眼睛,本来就是好痛,为什么不能哭?“哇哇……”哭得更大声。爸爸不耐烦了:“快走,快走,这小子就是在耍赖呢。什么事都没有,哭什么,就想让人抱着吧。”妈妈也生气了:“别哭了,再哭不带你去麦当劳了。”一想到麦当劳,孩子也就止住了声,嘟着嘴跟着爸妈走。

我们生活中这样的场景是不是经常出现?孩子跌倒大哭时,换作你又会怎么办?

爸爸妈妈真的了解孩子的心情吗?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行为对孩子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在家长眼中,孩子摔倒了不哭才符合他们心目中儿子的形象——一个小男子汉。父母用他们自己的认知替代了孩子的感受,孩子最终会放弃对自我的认知来迎合父母的评价!

合理情绪理论的创建者埃利斯认为,孩子是有自我意识的,跌倒感到疼,于是就哭了,是因为他对疼痛有知觉,并且他的情感是忧伤的。但如果孩子总遭遇到父母对这种自我体验的否定,他就会慢慢变得无法体验自我、认识自我了。

在埃利斯看来,如果我们“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就会相信他们评价的真实性。用别人的观点来认识自我,只能使其对自我的认识更加模糊。

假如在这次事件中,孩子听了他父母的话,开始相信膝盖疼痛是不真实的,或是不允许的。如果“我受伤了,但是不能表达悲伤”这样的类似事件多次重复,他就会逐渐失去正常的知觉认知。他会觉得流泪一钱不值,“我没有什么可哭的”,这样他将失去情感认知,他被教育成相信真实感受的反面。最可怕的一点是,孩子渐渐会变成一个脆弱的人,一个想哭却不能哭的人。我们绘画心理乐园有个16岁的孩子,她看电视剧情,不能看被冤枉的情节,看到了就会换频道;一旦内心有冲突,要跟别人沟通时,还没说话就委屈的不行,话都说不出来,即使说,声音也是激动的。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很苦恼!我们给她进行绘画心理治疗,找到了原因,就是小时候经常被她强势的妈妈冤枉和不理解。

正如我们在平滑的镜子中,才能看清自己一样,当我们的个性,不加扭曲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才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当别人轻易给你下定论时,就扭曲了你的感受,你好像站在了一面哈哈镜前。

那些在养育者的培养、支持下,自由地体验和表达自我的孩子,可以在“镜子”面前清楚地“看见”自己,他们根据自己的内心体验来定义自我,他们的成长过程是欢愉而自信的。

11 条留言  访客:0 条  博主:0 条

  1. 你也是,有必要吗?人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人物,人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好吗?

  2. 维护成本略高。

  3. 悲催的又胖了,最近温差大,叨姐和叨友们都要注意身体哦

  4. 沙漠中,两个人饥渴难耐……怎么就这么不对味呢

  5. 考试前喂过好X友了吧

  6. 哎呀,这几天绝世唐门更得有点慢(但是我还是支持三少叔叔! 加油!)

  7. 端午不是有折艾叶放家门口的习俗吗= =

  8. ,这么夸我,我有点小骄傲了。

  9. 河南工业大学。这个是

  10. 谁来拯救一下我的笑点??????

博客主机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