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的选择,沉重的心情!
闺女又到打疫苗的时候了,刚出生的时候打,满月的时候打,现在是两个月了。以前的时候,都是打免费的,没有什么可选择的,这次是脊髓灰质炎疫苗,不仅是有国产疫苗、进口疫苗的区分,进口疫苗更有五联疫苗,还涉及到其他的疫苗,因此谨慎不少,上网查找资料总结如下。
在儿童预防接种证上,一般列有7种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而接种证上没有列出的还有预防水痘、甲肝、肺炎、流感、出血热、腮腺炎、风疹、狂犬病等疾病的疫苗。
国家规定纳入计划免疫、有统一免疫规程的疫苗只有5种,即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这5种疫苗儿童必须普遍接种,疫苗接种的经费由政府负担;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流脑和乙脑疫苗。其他疫苗由地方卫生防疫机构根据疾病发生和流行的特点、规律,确定针对某一重点保护人群接种,或是向公众推荐,由人们自己选择接种或不接种,费用一般是自己承担。只有当某一地区出现疫情或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为避免某些传染病暴发流行,才会有针对性地要求人群普遍接种某种疫苗。
每年千名儿童疫苗致残值得警惕(下面是网页部分内容)
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注射(或服用)疫苗后,人体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阻止病原菌的伤害。其临床意义在于,提高人体免疫功能,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疫苗(vaccine)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每年过千名儿童患疫苗后遗症(下面是网页部分内容)
2013年南方都市报讯 据统计,中国每年疫苗预防接种达10亿剂次。这是个惊人的数字,即使按照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公布的疫苗不良反应概率是百万分之一到二,那也意味着每年要有超过1000个孩子患上各种疫苗后遗症,留下终身残疾。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也许这个数字微不足道,但对于每个不幸的家庭而言,却是百分之百的苦难。
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副主任王月丹举例:“一类疫苗中我们很多还是减毒活疫苗,比如脊灰、卡介、麻疹、乙脑等,国外十几年前就已经全面改成了灭活疫苗。灭活疫苗也不是没有缺点,但是起码在安全性上好太多了。尤其是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如果能有所改进,哪怕仅仅把第一剂改为灭活疫苗,或者最起码把用了几十年的毒株重新优化一下,减低它的毒性,每年就可以减少很多悲剧的发生”。
据疾控中心提供的数据,糖丸异常反应率为百万分之一,但因为要服用四剂,相当于风险放大为四倍。而糖丸一旦发生异常反应是无药可治的,每年都会因此产生非常多肢体残疾的孩子,多年积累下来,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
2010年3月,卫生部又专门下文强调:任何医疗机构和个人不能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做出调查诊断结论。山东济宁的张武昌2010年带着吃糖丸导致残疾的孩子进京看病,问专家结论,专家愣了五分钟没说话,最后一把掀了桌子,“我不能写啊!”
下面不再讨论沉重的话题,看看疫苗的选择与注意事项:
计划内疫苗
接种时间 | 接种疫苗 | 次数 | 可预防的疾病 |
出生24小时内 | 乙型肝炎疫苗 | 第一针 | 乙型病毒性肝炎 |
卡介苗 | 初种 | 结核病 | |
一月龄 | 乙型肝炎疫苗 | 第二针 | 乙型病毒性肝炎 |
二月龄 | 脊髓灰质炎糖丸 | 第一次 |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
三月龄 | 脊髓灰质炎糖丸 | 第二次 |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
百白破疫苗 | 第一次 |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 |
四月龄 | 脊髓灰质炎糖丸 | 第三次 |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
百白破疫苗 | 第二次 |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 |
五月龄 | 百白破疫苗 | 第三次 |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
六月龄 | 乙型肝炎疫苗 | 第三针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A群流脑疫苗 | 第一针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
八月龄 | 麻疹疫苗 | 第一针 | 麻疹 |
九月龄 | A群流脑疫苗 | 第二针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接种时间 | 接种疫苗 | 次数 | 可预防的疾病 |
1岁 | 乙脑 | 初免两针 | 流行性乙型脑炎 |
1.5-2岁 | 百白破疫苗 | 加强 |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
脊髓灰质炎糖丸 | 加强 |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 |
乙脑疫苗 | 加强 | 流行性乙型脑炎 | |
3岁 | A群流脑疫苗,也可用A+C流脑加强 | 第三针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4岁 | 脊髓灰质炎疫苗 | 加强 |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
7岁 | 麻疹疫苗 | 加强 | 麻疹 |
白破二联疫苗 | 加强 | 白喉、破伤风 | |
乙脑疫苗 | 初免两针 | 流行性乙型脑炎 | |
A群流脑疫苗 | 第四针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
12岁 | 卡介苗 | 加强 农村 |
结核病 |
计划外疫苗
体质虚弱的宝宝可考虑接种的疫苗 | |
流感疫苗 | 对7个月以上、患有哮喘、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炎、糖尿病等抵抗疾病能力差的宝宝,一旦流感流行,容易患病并诱发旧病发作或加重,家长应考虑接种。 |
肺炎疫苗 | 肺炎是由多种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单靠某种疫苗预防效果有限,一般健康的宝宝不主张选用。但体弱多病的宝宝,应该考虑选用。 |
即将要上幼儿园的宝宝考虑接种的疫苗 | |
水痘疫苗 | 如果宝宝抵抗力差应该选用;对于身体好的宝宝可用可不用,不用的理由是水痘是良性自限性“传染病”,列入传染病管理范围。即使宝宝患了水痘,产生的并发症也很少。 |
甲肝疫苗 | 甲型肝炎又称急性传染性肝炎,肝炎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染。流行范围较广。凡1岁以上未患过甲型肝炎但与甲型肝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以及其他易感人群都应该接种甲肝疫苗。 |
流行高发区应接种的疫苗 | |
B型流感嗜血杆菌混合疫苗(HIB疫苗) | 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将HIB疫苗列入常规计划免疫。5岁以下宝宝容易感染B型流感嗜血杆菌。它不仅会引起小儿肺炎,还会引起小儿脑膜炎、败血症、脊髓炎、中耳炎、心包炎等严重疾病,是引起宝宝严重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
轮状病毒疫苗 | 轮状病毒是3个月~2岁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接种轮状病毒疫苗能避免宝宝严重腹泻。 |
狂犬病疫苗 | 发病后的死亡率几乎100%,还未有一种有效的治疗狂犬病的方法,凡被病兽或带毒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注射狂犬疫苗。若被严重咬伤,如伤口在头面部、全身多部位咬伤、深度咬伤等,应联合用抗狂犬病毒血清。 |
(再感慨一句,现在的地球环境,人活着不容易呀,看看上面需要打多少疫苗,还是去火星吧)
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卡介苗、乙肝没什么选择的,必须打。乙肝疫苗是选择国产免费的,没有选进口的,2013年国产乙肝疫苗致死的好几例,不过事件发生后,或许质量能好些(当然调查结果都是说与质量无关),在大医院还能安全些。
1月龄:继续乙肝疫苗。
2月龄:该脊髓灰质炎疫苗了,有三种选择:1、国产免费糖丸(减活疫苗)免费,2、进口灭活脊髓灰质炎(代替“糖丸”)198元/针,3、五联疫苗 798元/针。
糖丸是减活疫苗,就是说病毒的毒性降低了,但是仍然有毒性,小概率可能致残(250-1000万分之一至10万分之一之间),问题是在服用前,孩子的父母知道可能会致残么?卫生部公布,自1994年起,我国未再发现本土脊灰野病毒病例,在此情况下,一个又一个无辜的婴儿却反而成为糖丸的牺牲品(不吃不会得病,除非国外传播进来,吃了反而可能致残)。
吃糖丸注意事项:
1:注意服用时间 宝宝出生满2个月开始服糖丸,每次服1粒,连服3次,每次间隔≥28天,在1岁半-2岁时各加服一次,4岁有需要也可复服一次。此外在宝宝喝完母乳后的两个小时内不能吃糖丸,因为母乳中可能存在抵抗该病毒的抗体,会使糖丸失去活性。所以宝宝吃糖丸最好在哺乳前半小时或1小时空腹服用。
2:注意卫生 宝宝吃糖丸时一定要注意卫生。妈妈们宝宝吃糖丸时不能用手直接拿糖丸,而应用消毒汤匙或消毒纸巾喂服。
3:注意服用安全 在给宝宝吃糖丸时,要注意先用汤勺或筷子将糖丸研碎,或用汤勺将糖丸溶于37℃以下的温水(不得用热开水)中然后在服用,以防糖丸误吸入气管,发生窒息事故。而较大月龄儿童服用糖丸疫苗时,可以象普通糖丸一样放人口中咬碎,溶化后咽下,服后喝点冷开水或糖水,以保证疫苗全部进入胃肠。
4:注意宝宝是否适合吃糖丸 如果宝宝在服用糖丸前一周出现发热、急性疾病、重度腹泻等症状则不适合吃糖丸;此外对牛奶过敏和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激素)的宝宝也应谨慎吃糖丸。
5:注意服用方式 妈妈在给宝宝在吃糖丸时谨记不能用热开水或将糖丸混入其他饮料中服用,以免将疫苗病毒杀死,使糖丸失去效果。
禁忌证:孩子腹泻时不要吃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等病好后两周才能吃。有免疫缺陷症、患白血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儿童禁止服糖丸。肛周脓肿、肛瘘、红屁股都不能吃糖丸,切记!!!
五联疫苗,厂家赛诺菲巴斯德,俗称“潘太欣”,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灭活脊髓灰质炎(代替“糖丸”,减活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并不是预防流感的,而是由此种细菌引起的脑膜炎,败血症等)。五联比正常少打8针(宣传说的),不过网上好像五联疫苗也有出问题的。
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需不需要打就看家长的看法了,我是不打算让孩子打了,直接进口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加百白破就好。
-------后续随着孩子打疫苗而更新,目前先粘贴别人相关的博客内容------
打上五联,下一个让我纠结的疫苗是“7价肺炎”,厂家惠氏,俗称“沛儿”,开始没文化的娃妈认为没必要,觉得肺炎就跟流感一样,怎么能防的住呢?小娃也许病程加重了,就转为肺炎了,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个疫苗只是针对由肺炎球菌导致的肺炎,并不是全部。国内目前貌似只有7价,也就是预防7种肺炎球菌,国外已经使用13价,涵盖的范围更广了。
那么有必要接种吗?
1,这种细菌不仅引起肺炎,还会导致脑膜炎,中耳炎等;而且导致的疾病,情况比较严重;
2,疫苗可以预防近50%的重症肺炎;
3,2岁以下是易感人群;
4,通过空气传播;我不想圈养孩子,但是北京这情况,走哪人都乌泱泱的,常带妞儿外出,疾病传播的机会就会增加许多。
5,这个疫苗在欧美及香港也都是计划内的免费苗,说明还是挺有必要。
不过,据说这7种血清型是针对欧美发达国家,没有包含发展中国家常见的2个血清型,不过,我觉得像当年的SARS一样,细菌病毒在今天很容易扩散,让宝宝多层防护,尤其是对这种比较严重的疾病,个人认为还是值得的,但是在接种的时间上犹豫了很久,它的接种程序是:半岁前,4剂(基础免疫:3.5,4.5,5.5月龄各一剂;加强:12-15月龄);半岁后,3剂(基础免疫为2剂,12月龄后加强一剂);1岁后,2剂(基础免疫1剂,2月后加强一剂);2-5岁,只需一针就可以了。
本来想半岁后打,因为半岁前疫苗安排的很紧,每月都有,如果加进这个肺炎,势必每半月就要打一针,而且6月龄后总数上也少了一针。经过考虑,还是下决心半岁前打吧!原因有四:
1,推荐的接种程序是半岁前,我想:这个时期,这个剂量想必是最优的;
2,相隔半个月,跟五联交叉接种是安全的;
3,6个月时,从母体里继承的抗体降至最低,宝宝自身的免疫系统还没成熟,体抗力最弱,我想还是在之前完成接种吧!
4,如果半岁后老是生病,接种会推迟,宝宝现在状态还不错。
7价肺炎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看起来反应还是挺普遍的
打了第一针,没有发烧,稍微有点烦躁,针眼附近有大概2.5cm直径的红肿硬块,稍微发热,但好像她并没觉得疼痛。妞儿打完疫苗明显吃奶频繁,比平时多2-3次,有时,间隔才1个半小时就又要吃,尿量也随之增加,估计是她觉得口渴,很欣慰,本来打完就应该多喝水;有个朋友家的宝宝第一针打完,第一晚发烧,没过39度,物理降温好的。看说明书,这个疫苗第一针的反应最大,后面会减弱。
自费的疫苗中,除水痘必须要打(入幼儿园需要)外,还有一个轮状病毒疫苗,以前看过有妈妈介绍宝宝患上轮状的腹泻情况,俺觉得好揪心啊!孩子前段时间不太严重的腹泻都心疼得不行,这个导致的腹泻还会发烧,护理的不好,易造成脱水,宝宝小的时候患上这个还是挺危险的,而且不单单是接触粪便传染,还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所以考虑了挺久,想吃,就是不确定安排在哪个档期,不过,今天下定决心,不打了,原因是:孩子已经过了服用进口疫苗的期限(用不着再纠结了),国产的有导致腹泻的可能,别怪我崇洋媚外,减活的苗,还是仍旧有些许担心。
摘录了一些信息:
1、罗特律(Rotarix),葛兰素史克,二个月起服用,共二剂;轮达停(RotaTeq),美国默克,二个月起服用,共三剂。此2种进口的苗须在6个月内服用完毕,间隔一个月,即最迟须在3月半服用第一剂,因为首推轮状疫苗的惠氏,1998年上市的RotaShield,发现在6个月后服用,会导致小儿肠套叠发生率升高,所以14个月后,惠氏主动撤出市场,谨慎起见,目前市场上的进口苗须在6个月内服用完,有效期2-5年,保护性逐年递减,但貌似很少有引起腹泻的报道。
2、国内比较普遍的是罗特威,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开发,2个月-3岁,每年口服一剂,通常建议6个月后服用,有引起腹泻的消息,因为没有做引起小儿肠套叠的相关研究,没有明示。
3、两种进口苗据说都是一剂1875,且很紧俏(这个米妈就没有继续考证了),罗特威相对就便宜许多,198元。
对于疫苗的接种,我应该是属于比较激进的一派——觉得目前有技术保障的疫苗,想都给接种,跟小区里的一些妈妈聊过,包括我的父母,很多并不赞同给宝宝打这些自费的苗,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
1,不但花钱,宝宝还得挨针,然后可能会有不适反应(甚至有些很严重,比如说以前日本发生的沛儿致死事件),其实也不一定会得上这种疾病
的确,并不是每个宝宝都会染病,毕竟只是个概率问题,但是,有疫苗的病,目前看来都是比较难缠,甚至带来后遗症的疾病。我们总是习惯认为倒霉不会上门,而好运却常常有机会光顾,其实,能以疫苗的方式来尽可能规避风险,在我看来,绝对是收益远远大过于风险的。
2,打那么多病毒进去不太好,体质弱的反而可能因此生病
其实,这些病毒都是经过处理的,会诱发免疫,却不至于生病,体质弱的反而更需要保护,除非有一些禁忌,才要禁用,无数小病毒并不会在身体中累积变成有威胁的大病毒。
3,打那么多预防针,小宝宝自己的免疫都没有了
预防针的原理是诱发自身的免疫,产生抗体,所以这种说法不成立。
4,有宝宝打过,仍旧患病了(这种讨论尤其是针对轮状病毒,看过不少)
疫苗确实不能提供100%的保护,但即便如此,接种过的宝宝,症状会减轻。
5,那些自费的疫苗,使用时间短,是国外做实验的
多搜索些信息就知道,这些疫苗在国外许多国家已经使用,不大可能用那么多宝宝来做实验吧!
6,医院建议自费疫苗,肯定有回扣
没法求证,缺乏信任的医患关系导致的逆反心理。
我知道:小妞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生病,从某种程度上说,疾病是她免疫系统成熟的触发剂,是她成长的必须。我也明了:孩子的一生跟所有人一样,充满了未知,充满了不确定,我们根本不可能为她避免所有的风险,但是,我希望在能力范围内,通过质量有保障的疫苗,帮助妞有效的规避一些严重的疾病。不过,疫苗的事儿,收益与风险并存,永远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对于不同的人,衡量收益与风险的尺度并不一样,即便医生也因此只能“建议”,对于自费部分的接种与否没法有个确定的答案,我只是觉得:父母在做出决定前,应该细致了解一下才好。
Related Posts
- 出生24小时内的常规三针:卡介苗、乙肝疫苗和维生素K1 (1.000)
- 宝宝为什么哭? (1.000)
- 宝宝产生湿疹的原因及护理 (1.000)
- 新生宝宝用药 (1.000)
- 爸爸妈妈学“婴语” (1.000)
2 条留言 访客:0 条 博主: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