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害人的“无效阅读” ,美国老师这样做
阅读能力决定了学习效果,不会阅读就好像蒙着眼睛前进。但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自己读了半天,每个字都认识,但讲了些什么他们根本不知道。真是急坏了很多家长。其实这就是所谓的‘无效阅读’。
无效阅读的陷阱
不知道自己在读什么
记得女儿刚进入美国小学预备班后的第一次家长会,老师和我讨论了她在学习中存在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你女儿阅读速度非常快,每个单词都认识,”老师说,“问题是,读完书之后,她经常不知道自己读过什么,问她书里的问题,她一般都会说‘不懂’、‘不知道’,这样的阅读,其实是无效阅读,除了浪费宝贵时间,对孩子并没有太大好处。”
而造成无效阅读的原因,是我们在陪伴孩子阅读的时候,过于强调“认字”和“英文的正确读音”,却忽略了深度阅读和思考练习。
我很着急,问老师应该怎么办,她说:“不要紧,无效阅读的情况很多小朋友都有,我们有一整套办法来对付它。”
神奇的是,那个学年结束的时候,女儿的阅读水平真的有了明显提高,她开始学会了做阅读笔记,读完每本书都能说出故事梗概,提出自己的想法,还会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故事编排新的结局。
怎样“有效阅读”
下面这部分,我们将把问题逐个击破,文章分两部分,理论篇和实战篇:
理论篇来自有着27年教学经验的美国小学老师康奈尔的博客上的分享,她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每个星期他们都要完成“阅读手册”中的几页“阅读反馈表”,用阅读反馈法进行高效阅读。她每个星期都要使用1到3次这样的表格,学生每次会花上差不多15分钟去完成它们。
在正式开始之前,需要做这样几件事儿:
step1:建个阅读文件夹
step2:给阅读文件夹分类
阅读文件夹使用颜色标签分类,来标注课程的不同阅读水平和阶段。这些类别的名称分别是:“寻找共同点”、“文字变图画”、“提问和质疑”、“逻辑推理”、“故事的基本元素”、“归纳总结”、“开放式反馈”。
step3:建阅读标签
在每个文件夹的最前面,有一个阅读标签,学生可以在标签上看到他们一整年的阅读进度。
实战篇来自特老师带着家里的两个熊孩子(小学二年级的哥哥,小学一年级的妹妹)的示范;
因为时间有限(放学后),水平有限(完整版建议小学三年级以上完成,三年级以下可以尝试前面几个部分,一年级孩子鼓励口述),特老师先让自己的两个孩子完成了前两个部分。
下面就正式开始了——
阅读反馈法1:寻找共同点
理论篇
当我教授关于共同点(connection)的内容时,我会很仔细地向学生们解释“表面联系/表面共同点”和“深度联系/深度共同点”之间的区别。
我使用下面这些表格,用以帮助孩子理解什么是“共同点”,比如说——
“我也是个女孩。”
“我们都有狗。”
我告诉孩子们,寻找相同之处的目的,是让他们了解故事里主人公的感受,帮助他们推理预测故事的发展方向。
▼ 表格内容
▼ 老师的评论
实战篇
儿子和女儿两个人读的是这本书:《Kimand the computer Mouse》
这本书是孩子自己随手从书架上挑选的,属于培生儿童英语分级阅读第8级,特老师很久以前把它从国内带到了美国。
在寻找共同点的表格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答案是这样的——
妈妈特老师点评:相同点是找对了,最后的理解部分逻辑有点怪,不过看在你是一年级的份儿上,慢慢来吧。
同样是寻找共同点,小学二年级的哥哥,答案是这样的——
妈妈特老师点评:二年级的脑袋瓜,逻辑通顺多了,就是有些字要靠猜的。
▼ 以下是康奈尔老师的一个学生(三年级)读书后完成的表格——
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在读过文章之后,从故事主人公“Shelia害怕把脸放进水里”,联想到“我小的时候也害怕把脸放进水里”,这个相同之处帮助她“体会到Shelia的真实感受。”
学生还指出,她和主人公的另外一个相同之处在于“Shelia的姐姐曾经对她很刻薄”,“这让我想到我的哥哥曾经对我也很刻薄”,“这让我明白Shelia面对的究竟是什么。”
阅读反馈法2:把语言变成图画
理论篇
把书籍中的文字,在大脑中变成一幅幅图画,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
曾经有个孩子,问我:“老师,我可不可以一边阅读,一边在脑子里放小电影呢?”
这时候,我知道,他已经完全明白了什么叫做“把语言变成图画”。
▼ 下面是我为阅读制作的组织图,你可以让自己的孩子试试看——
图表一:
图表二(适合年龄大一些的孩子):
图表内容:

阅读反馈法3:提问和质疑
理论篇
教孩子学会“停下来思考”,对刚开始学习阅读的孩子大有裨益。
当我的学生刚刚开始使用这个策略的时候,我会指导他们在“事先约定”的地方停下来。
每过一段时间,我要求他们“暂停”、“给我反馈”,并使用贴纸和组织图作为工具,进行思考。
▼ 在阅读过程中,下面这些组织图可以提醒孩子停下来,对已经读过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反馈。
图表一:
图表二:
实战篇
在课堂上,我们会教孩子——如何将作者的语言和你的语言融合在一起,以此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 下面这个组织图能够帮助孩子正确使用推理技巧。
▼ 下面的组织图能够帮助孩子理解作者的想法和意图——
下图是逻辑推理作业的示例——
上图内容翻译:
文章内容:妈妈把我和妹妹藏在床底下
我可以推论出:
1、她不希望她们被士兵伤害
2、女孩们可能非常害怕
3、情况很紧急
文章内容:“我必须拿走你的结婚戒指。”爸爸对妈妈说。
我可以推论出:他们的钱不够用了。
文章内容:她最后一次关上家门的时候,脸都扭曲了。
我可以推论出:妈妈又害怕又担心。
……
阅读反馈法5:故事要素
理论篇
下面这个表格能够帮助孩子思考故事设置。帮助他们了解“故事设置”在故事中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他们还能明白:如果这些故事要素发生了变化,那么整个故事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这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大有裨益。
▼ 除了以上图表,我们还可以尝试使用以下几种图表,帮助孩子理解:
1、故事设置的比较(比如:我的居住地和故事设置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问题和解决方法(问题、目标和解决方法)
问题和解决方法之复杂版——
问题和解决方法之简约版——
实战篇

▼ 以下是康奈尔老师的一个学生对另一本书《ACHEESE-COLORED CAMPER》的主人公的分析,包括人物的特征、语言、行为和想法——
阅读反馈法6:归纳总结
课堂上,我们反复练习总结归纳的技巧。
▼ 下面这个表格,是学生们在学会了总结归纳的技巧后,独立完成的作业,关键是明确的反馈,帮助他们了解如何写出一个强有力的,顺序正确的故事摘要。
阅读反馈法7:开放式反馈
理论篇
一般来说,我会在黑板上写下一个问题以及相关提示,这样一来,孩子们在开始阅读的时候,就知道在阅读之后,他们需要给出反馈。
▼ 他们会使用以下这张表格完成作业:
让学生在独立阅读之后给出反馈,有以下这些好处:
- 首先,反馈表格能让我们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阅读水平。通过阅读他们的反馈表,我们可以迅速知道,这个孩子是否对阅读材料有了充分的理解。根据反馈结果,我们可以安排下一阶段的阅读难度。
- 其次,反馈表格能让孩子们的注意力更集中。当学生们知道自己在阅读后还有功课需要完成,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将会更长久,这样一来,他们从阅读中学到的东西就越多。
实战篇
康奈尔老师学生的作业——
下面是美国小学老师总结的,“写总结”需要包括哪些内容——
“归纳总结”和“阅读反馈”有什么区别呢?
归纳总结不涉及个人见解,而阅读反馈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
以下是“阅读反馈”常用的句型——
这些句子表达了读者各种各样的情绪:欣赏的、惊讶的、感兴趣的等等。
最后想说,不同阶段的孩子,完成阅读反馈表的水平是不同的。根据下表,可以大体判断孩子在几星级的水平。
需要提醒的是,单次作业的星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一直有进步。
Related Posts
- 看看你的教育是否让孩子反感? (1.000)
- 美国孩子们参加的科学现场秀,中国的爸爸妈妈也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吧 (1.000)
- 表扬与鼓励对孩子的差别有多大? (1.000)
- 中国式家长:只有重视没有行动 (1.000)
- 美国华裔部长对孩子们谈成功 (1.000)
17 条留言 访客:0 条 博主:0 条